当前位置:

聚侨兴湘·活力娄底⑤丨双峰:中国农业机械之乡邀侨商共拓全球市场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聂伊岑 方详文 编辑:陈珏 2025-10-10 21:00:5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金秋十月,湘中大地焕发蓬勃生机。10月10日,第三届湖南省“聚侨兴湘”活动在娄底启幕。从娄底市“材料谷”建设的宏伟蓝图,到娄底经开区建设“中部钛谷”的产业雄心;从娄星区锚定千亿级产业园区的目标,到双峰县“中国农机之乡”的匠心传承;从冷水江市“世界锑都”的绿色转型,到涟源市“湘中明珠”的多元发展,再到新化县文印“链”全球、陶瓷“闯”太空的产业奇迹,这片热土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越的环境、更加饱满的诚意,迎接全球侨商的到来。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聂伊岑 方详文 娄底报道

微信图片_20251010202225_95_195.marked.jpg

“聚侨兴湘 活力娄底”专场产业推介会上,双峰县作产业发展推介。

10月10日,在“聚侨兴湘 活力娄底”专场产业推介会上,双峰县向全球侨商推介“中国农业机械之乡”的产业优势与发展机遇,展示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现代化农机产业高地。

双峰县地处湖南几何中心,县域面积1593平方公里,总人口87.2万,不仅孕育了曾国藩、蔡和森等历史名人,还培养了10位“两院”院士,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交通便利,境内拥有1个高铁站、3条高速公路,距黄花机场仅150公里,属于“长株潭”一小时经济圈。

2025年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4.7亿元,同比增长6.7%,1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7项位列全市第一。

七十三载匠心传承,铸就完整产业链条

双峰农机产业经过73年的发展,已经从手工制作跃升为规模集聚的现代化产业。

目前,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农机企业68家,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研发、制造、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产品涵盖组合米机、拖拉机、耕整机、收割机等7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全面覆盖粮食生产全过程,并延伸至畜牧养殖、农用运输、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作为全国知名的农机制造基地,双峰先后荣获“中国农业机械之乡”“中国碾米机械之乡”等称号。

2023年,双峰农机产业获评“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025年更被纳入全国丘陵农机熟化应用试点县,产业优势持续巩固。

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智慧农机新高地

双峰县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全县拥有1个国家级研发平台、12个省级研发中心,组建了全国首家“丘陵农机研究院”和湖南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双峰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担任技术攻关小组组长,联合19家科研院所与35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了强大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双峰牵头或参与53个农机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制定,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拥有国家发明专利560项。集群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5%,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

目前,双峰农机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创新成果丰硕。

市场网络完善,海外拓展成效显著

双峰农机建立了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拥有国内外专业销售网点1万多个,农机电商企业300余家。湘中农机机电大市场连续十年获评“全国十大农机市场”,成为行业重要的交易平台。

近年来,双峰农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依托“湘、粤、非”铁海联运新通道,产品远销东南亚、非洲、南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友、劲松、湘源等企业先后在尼日利亚、印尼、泰国等地新建农机“海外仓”,为拓展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以来,双峰农机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56.7亿元,增速超过20%;自营出口2.7亿元,同比增幅达65%以上,其中非洲市场连续多年实现翻番增长。

政策强力支持,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湖南省人民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双峰农机产业发展。县财政累计投资9亿余元,打造全国唯一的农机特色产业小镇——永丰农机特色小镇。该项目占地3.92平方公里,建设有农机展示、应用体验、质量检测“三中心”和仓储物流、孵化加工园区,目前已吸引23家企业入驻,成为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集聚区。

在产业升级方面,双峰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近两年有18家企业完成铸造生产线改造,农友、劲松等30家企业投资近5亿元启动生产车间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双峰县相关负责人表示,热忱欢迎海外侨胞来双峰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农机之乡”的产业脉动。双峰将以最大的诚意和最优的服务,与侨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开拓农机产业的美好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聂伊岑 方详文

编辑:陈珏

本文为湘侨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q.rednet.cn/content/646954/54/1534293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侨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