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轲在当地开展手术。
2015年,塞拉利昂深受战乱及埃博拉疫情的影响。在刚踏入这片贫瘠的土地时,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个国家的极度落后,民不聊生、缺医少药、创伤患者及婴幼儿死亡率极高,甚至有些地方还存在埃博拉的散发病例。此情此景,历历在目,作为第十八批援塞医疗队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队长,我责无旁贷。
“重建”中塞友好医院,“卫生院”焕然一新
当第一次走进中塞友好医院时,我看到的是混乱不堪,满目苍夷。遍地都是杂乱无章的医疗物资和生活垃圾,没有清洁的水源,没有公共电力,特别是手术室及病房,根本无法开展任何手术及收治病人。整个医院仅有一名本地医生(卡鲁院长)坚持在第一线,全院上下加起来才十几名本地护士,用“乡镇卫生院”来形容不为过。看到百废待兴的中塞友好医院,我觉得全面开展医疗工作刻不容缓,要积极培养本地医疗人才实现自身造血,这引起塞国卫生部的高度重视。
我立即带领队员对塞国数家大型政府医院进行调研(如Connaught政府医院、儿童医院、妇产科医院、眼科医院、欧盟开办的急救医院和印度人开办Choithram纪念医院等),加强与本地医生及国际医生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各类医疗会议,收集了大量的医疗信息。
同时,我组织队友及塞方员工针对医院各个仓库、病房及垃圾处理场等各个角落进行清理整顿、水电改造,修缮能用的医疗物资。多次召集全体队员及卡鲁院长召开各项医疗工作会议,制定医疗工作制度和流程,明确各个队员的工作职责。通过近一个月的整顿,整个医院焕然一新,秩序井然。
开创数个塞拉利昂第一,吸引邻国患者就诊
在临床工作方面,我们开创了数个塞国的第一,例如:率先开展了全麻下巨大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巨大腹股沟嵌顿疝修补术及乳腺癌、胃肠癌等根治术;成立了西非首个多学科肿瘤MDT团队综合治疗中心、产科专科病房、儿科监护室、特殊疼痛门诊、中医治疗门诊及VIP病房,并普及了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知识等。
很快,中塞友好医院得到了当地群众及华人的肯定,赢得了信赖,很多患者都慕名而来,甚至是邻国的患者及当地的黎巴嫩人、印度人、欧美人均来医院就诊咨询,最高时每天门诊量突破了两百人次。
实施“创伤急救项目”,培养“带不走的中国医疗队”
为了解决创伤患者死亡率高这一问题,我负责了国家卫健委援塞三年计划之“2016-2017年度创伤急救项目”的具体实施,组织了数例多学科联合抢救危重患者国际医疗救援,成立了中塞友好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针对塞国医务人员开展了为期半年的临床理论及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经过一年的努力,中塞友好医院已初步具备开展大型创伤急救手术的能力。
同时,经与塞国卫生部多次协商,选派了两名本地政府医院优秀的主治医生(Dr. James Kaprie Kanu和Dr. Amara Steven Ngegbai)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修,他们学成归来后将在中塞友好医院工作至少五年,为中塞医院的人才储备及中塞医学交流与合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017年1月6日,我受到了塞国Korama总理的接见,当面汇报了国家卫健委对塞国“对口医院”三年援助计划。2017年5月31日,在中塞友好医院主持了创伤急救项目药械捐赠仪式。这些援外项目工作受到湖南省卫健委等各级领导的肯定,荣获年度创新项目进步奖及年度援外优秀个人。
开展公益活动,搭建中塞人民友好桥梁
为了促进中塞友谊,组织医疗队举行了多次针对本地部落及在塞华人华侨的医疗义诊活动,积极开展了各项医疗宣传活动,带领医疗队全体队员赴塞国最贫穷的部落Gbongboma Village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在大型中资企业中铁七局开展义诊及伤寒疟疾防治知识讲座等。此外,积极配合了国家“光明行”及“妇儿项目”在塞国医疗活动的开展。
在平时和当地老百姓的交流中得知,塞国很多优秀学生因为家境贫寒,无力支付学费而中途辍学。我和医疗队黄杨医生以个人名义在弗里敦师范学院(Freetown teachers colleage)设立了“中塞友谊奖学金”,资助了该校致力于促进中塞友谊事业发展的9名学生共三年的奖学金,受到了塞国教育部及塞国各新闻媒体的一致称赞。
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病患由于贫穷,往往就医时必须举全家之财力,所以和院方协商后我多次减免病患手术费,甚至自掏腰包购买营养品对病人进行术后营养支持。
在临床工作之余,积极开展科研,投稿并撰写英文论文两篇,与队友黄杨医生翻译前沿医学著作《ECMO-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in Adults》。积极收集本地疑似患者血液标本,配合中国CDC等进行科研调查与研究;收集了珍贵本地病患肿瘤标本,为后续科研工作做好铺垫。
医疗队的这些事迹在国内外新闻媒体上报道174篇,其中英文报道48篇,新华社报道30余篇,中央电视台4套全球“华人资讯栏目”先后11次报道医疗队事迹,并对我个人进行了多次专访报道,湖南电视台“全民英雄栏目组”派遣记者远赴非洲实地报道医疗队,湖南教育电视台“中国好医生节目组”对我本人进行了专访,塞拉利昂国家电视台数次报道医疗队事迹,当地媒体报纸对我本人进行了多次专访报道等。
过去这一年,是我人生当中无法磨灭的珍贵记忆,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是和队友砥砺前行的美好时光。执笔于窗前,看着满天的繁星,听着大西洋的海浪,大诗人李白的诗词浮现于眼前: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记录者 第十八批援塞医疗队副队长叶轲)
来源:红网
作者:叶轲
编辑:周曼 实习生 杨胜男
本文为湘侨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