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博茨瓦纳几乎没有中国超市,若想吃上一顿中餐,需要自行从国内携带食材。”1999年,年近而立的南庚戌与妻子来到博茨瓦纳创业。彼时,这个位于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发展迅速,但华侨华人尚不足千人。初到当地,南庚戌就感受到了异乡生活的不便之处。
当时网络在博茨瓦纳并不普及,也基本接收不到来自中国的广播电视信号,加之与当地民众语言不通,侨胞了解国内、国际消息主要依靠电话、短信等传统手段,信息获取有限,精神生活也较为单调。
见此情形,学生时期就热爱文学的南庚戌在博茨瓦纳华侨总商会办起侨团报纸,与妻子共同负责印刷和发放。这份“简易”报纸刊登着当地新闻和侨界动态,填补了当时博茨瓦纳华文读物的空白。
经过8年办报经验的积累,2009年,南庚戌创办了《非洲华侨周报》。这份华文报刊延续了侨团报纸的功能性,不仅继续向侨胞介绍博茨瓦纳的法律法规、风俗文化,还教授简单的当地交流用语,帮助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生活。
当时,中博贸易往来逐渐频繁,在博投资经营的侨胞日益增多。由于缺少公开发声渠道,每当因商业竞争产生摩擦,华侨华人就会遭遇当地媒体“一边倒”的批评却无处释清误会,导致偏见渐生。
南庚戌认为,这一现象的症结在于侨胞与当地民众在沟通上的割裂。于是经过3个月紧张筹备,他又于2009年底创办了英文报刊《环球邮报》,聘请当地员工组建核心团队,通过讲述非洲故事,做“让当地人听得懂、看得懂、读得懂的媒体”,也为侨胞开辟了一个能被听到的渠道。
“在此之前,许多侨胞的善举没有被看到,偏见和误解积微成著。”南庚戌表示,除主动发声外,他还参与成立博茨瓦纳华人慈善基金会,组织侨胞深入博茨瓦纳乡村,捐助贫民住房、为贫苦孤儿捐款捐物,救助野生动物。“一直以来,侨胞们都坚守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当地人能够切身感受,只要信息畅通,误会自然就逐渐消解。”南庚戌说。
如今,南庚戌创办的环球广域传媒集团和非洲华文传媒集团不仅拥有基本覆盖非洲全域、使用10余种语言播发的10余个媒体平台,还涉足电影制播、文化交流、论坛访问等活动项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为减少人员聚集、顺应大众媒体使用习惯,南庚戌暂停了纸质报纸的发放。他表示,未来将着重布局短视频与社交媒体平台,同时借助已有的传媒渠道,加强与非洲各国电视台的合作,继续拓展影视节目制作发行与文化交流业务。
在博耕耘20余年,收获传媒产业累累硕果后,南庚戌开始了数字科技领域的探索。他表示,引进智慧农业、智慧教育等数字技术,能够带动当地青年创业,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工作岗位,不仅可以改善当地民生,也有利于中博关系友好发展。
今年6月,从中国引进的节水耐旱稻种在博茨瓦纳试种成功。收割仪式上,博代总统措霍瓦内品尝了现场烹制的旱稻米饭。南庚戌介绍,这项试验自2020年启动,经反复筛选,最终确定了3款适合在当地干旱气候下种植的稻种,希望能够帮助博茨瓦纳缓解粮食短缺之急。
在南庚戌看来,无论为人为己,在博华侨华人都应对博茨瓦纳社会和当地民众投入真正的关心与热爱。
常年往返中博两国之间,南庚戌产生了“侨胞应做‘候鸟’而非匆匆过客”的感悟:“我们的事业从博茨瓦纳起步,这里让我们有机会创造美好生活,是值得爱护的第二个家。华侨华人要主动融入当地社会,通过自身努力,赢得信任和尊重,与这片热土携手共进。”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聂伊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