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印记|张子强:抓铁有痕勇担当 脚踏实地真扶贫

来源:湖南省侨联 作者:李良坤 肖如玲 编辑:江昌法 2020-08-12 11:59:40
时刻新闻
—分享—

邵阳市城步县侨眷张子强,现任国家税务总局城步苗族自治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作为一名基层税务局的领头人,也是全国数百万结对帮扶责任人中的一员。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他在扶贫的道路上勇于担当、脚踏实地,为贫困村和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赢得了贫困群众的广泛好评。

凝心聚力,始终把结对帮扶放心头扛肩上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开局之年。那年3月,张子强从原邵阳市地税局调回家乡,担任城步县原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当时该局对口帮扶的是县里人口数量最多的一个合并村—金紫乡金龙村。这个村共有28个村民小组,共1045户4150人,其中贫困户115户共385人。

张子强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张子强在一次走访中发现,金龙村的老百姓对帮扶单位的认可度不高,在一次调查中满意度竟然不到60%。局里的部分干部对贫困户的结对帮扶积极性也不高,每次动员走访总是不太配合。经过调研,原来问题还是出在自己单位的人身上。部分结对帮扶责任人总认为扶贫是局里扶贫工作队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走访时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引起群众的反感。找到了问题症结,张子强一方面私下做好部分干部的思想工作,一方面逢会必讲,“脱贫攻坚不只是某一个或某几个局领导和扶贫工作队的事情,而是所有结对帮扶责任人都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如果有谁认为扶贫工作队工作轻松,现在就可以报名,我马上进行人员调整。”经过多次强调和谈心谈话,局里结对帮扶的风气日益向好,干部对扶贫的思想认识也达到高度统一。原来一季度一走访,不少干部还牢骚满腹;现在一月一走访、甚至一周一走访,结对帮扶责任人都主动配合,积极下乡,切实形成“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精准扶贫格局。通过高质量的深入走访,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的距离更近了、感情更深了、对贫困户的情况更加了解了,对脱贫致富的方向和政策也更加清晰了,村里的老百姓对帮扶单位的认可度也从原来的不到60%提升到了99.3%。

1.jpg

张子强(左一)与贫困户拉家常。

张子强更是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实地调研。为获取“干货”,他时常走村串户与群众交谈,听民声、察民情、访民苦,把贫苦户的事情常常挂在心上。70多岁的钟某朋是他的一位帮扶对象,有次他得知钟某朋胃不舒服,在城步吃了很多药都没有好转,他通过朋友打听到长沙有种药效果不错,就委托朋友买好药寄过来,再给钟某朋送过去。今年正月,钟某朋的母亲去世,他一方面在电话里安慰他节哀顺变,一方面给他宣传疫情期间丧事从简的政策,并在事后及时地去探望慰问钟某。张子强对贫困户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结对子、搞帮扶,其实就是走亲戚,要常走才亲,常走才近。”

2.jpg

张子强慰问贫困户。

真抓实干,始终把脱贫政策落实处见细处

打攻坚战,实打才有胜算;啃硬骨头,实干方能破局。2018年7月,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县国税地税正式合并成一个单位,张子强继续担任新机构的党委书记、局长。扶贫村的数量也从一个增加到了两个,除了城步金紫乡金龙村外、还有一个高山贫困村—五团镇初水村,脱贫攻坚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在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张子强要求全局上下要以勇于担当、动真碰硬的作风迎难而上,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攻坚克难,少说多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我真的太感谢税务局的张局长和扶贫工作队的干部们,要是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一家人现在都不知道住在哪”。城步县金紫乡金龙村的戴某雄感激地说,“我家原来都是木房子,有次用电没注意导致起火,房子基本被毁了,帮扶单位的张局长和驻村干部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马上就帮我联系异地搬迁的事情,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新房子重新修起来了,又好看又实用,自己还没花什么钱。”税务局帮扶的两个村中,像戴某雄这样享受扶贫搬迁项目的贫困户还有31户。在扶贫搬迁项目推进工作中,张子强对驻村的扶贫工作队强调,要创新安置模式,实行培植产业,集中安置;自发搬迁,协助安置;改造危房,灵活安置;政策扶持,联合安置等多种形式的搬迁扶贫和生态移民,有力推动了该项工作的落实落地。

为加快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张子强一方面每月召开一次党委会,商讨两个贫困村的资金投入问题,另一方面与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着力推动解决贫困村的水、电、路、网、房和环境改善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其中修建、硬化村组道路7.4公里,新建和重建桥梁4座;借助五小农工程维修水库(水塘)5座;修建标准水渠2000米;实施农田基本改造800多亩;维修河堤600多米;安装及维修饮水管道8000多米;修建垃圾集中焚烧炉126个,购置发放给村民移动焚烧炉200多个;修建村级活动中心500多平方米,完善了村卫生室,改善了村民医疗条件。项目工程投资总额达到600多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400多万元,村集体及农民筹资(工)100多万元。这些项目的兴建,逐步改善了贫困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收入,提高了贫困村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多措并举,始终为群众增收找产业寻路子

为确保贫困村能够按时摘帽出列,助力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张子强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计划、增收有路子、脱贫有目标”的要求,与两个贫困村的村支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共同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扶贫工作方案,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细化,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在规划扶贫项目上,突出产业建设重点,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优势,积极配合当地乡党委政府打造“特色产业主阵地”的发展战略,对贫困户加大产业扶贫和结构调整力度。

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金龙村地势平坦,水稻种植和优质杂交水稻制种是多年来的传统产业。张子强要求扶贫工作队因地制宜,用补贴政策激励传统产业发展。2019年,贫困户种植水稻800亩,实现年收入50万元,优质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00亩,实现收入20多万元。另外结合金龙村的气候条件,发展三红蜜柚种植,贫困村民获得补助20余万元。初水村为高山贫困村,张子强带领扶贫工作队经过考察调研,决定发展猕猴桃产业,帮助村民购买猕猴桃种植桩架和相关材料,完成猕猴桃基地验收工作。2019年,贫困户共种植猕猴桃5310株,其中26户贫困户与城步金童山古桶生态农场签订5年的产业委托帮扶协议,采取入股分红形式,每年获得收益,贫困户们的家庭收入明显增加。

3.jpg

金龙村村民熊万江家的新房子。

鼓励创新发展特色产业。“我一定要脱贫!”、“我一定会脱贫!”,这是张子强在扶贫村走访时,村民熊某江对他说的话。熊某江曾经是一名贫困户,他本人身有残疾,腿脚存在问题,行走不方便,但他身残志不残,对生活充满信心,对脱贫意志坚定。张子强了解他的情况后,和扶贫工作队一起为他想办法,帮他申请各项补助,联系黑山羊养殖产业,经过不断努力,他终于成功实现脱贫,并且盖上了新房,住上了两层楼的小别墅。为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张子强还联系村支两委成立了油茶林种植合作社和养牛专业合作社,开发种植油茶林210亩,带动10余户贫困户开展养牛生产经营,年实现收入达50多万元。另外还有村民王某平发展生猪养殖,年出栏500多头,戴某红养羊200头,养鸡、鸭各400羽,都成功实现了脱贫。

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摘帽。除了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张子强还积极与企业沟通协调,推进金融扶贫和委托帮扶。两年来,推动贫困户与农业银行签订了7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牵手南山牧业公司委托帮扶27户贫困户,与县电信公司一道将光缆拉进了扶贫村,为47户贫困户安装了数字网络设备。同时积极推动劳务输出,引导转移剩余劳动力600余人,每年实现劳务收入300余万元,为117位贫困村民发放就业交通补贴5万余元。截至2019年,金龙村和初水村两个贫困村都已成功脱贫出列。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面对脱贫攻坚这千年来的民生大事、难事、好事,张子强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抓铁有痕、脚踏实地、勇于担当,干部和老乡一起铆足劲,拧成一股绳,就不信不脱贫。”

4.jpg

金龙村新貌。

来源:湖南省侨联

作者:李良坤 肖如玲

编辑:江昌法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侨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