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专家学者解读华侨兴教: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3-12-18 12:45:05 字号:

专家学者解读华侨兴教——

“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侨界关注)

近代以来,海内外中华儿女多方追寻救国图强之路。一批南洋华商与华侨华人知识精英提出“教育救国”主张,并身体力行将此理想付诸实践,留下如厦门大学、集美学校等意义深远的成果。

近日,“华侨华人与中国教育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办。此次会议由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厦门大学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华侨博物院主办,厦门大学陈嘉庚中心承办,陈嘉庚纪念馆、厦门侨史学会协办。海内外学者围绕“华侨华人与中国教育现代化”这一主题进行了为期2天的研讨,深入探讨华侨兴教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内涵。

教育救国,启迪民智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上,海外华侨华人怀着赤诚之心,在不同领域内贡献着他们的力量。我们看到,中国教育现代化问题将这些华侨知识精英与他们的故乡紧紧联系在一起。”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教授、陈嘉庚研究中心主任曾玲是“华侨华人与中国教育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的主要策划人,她谈道:“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之下,‘教育救国,启迪民智’是这些南洋华商与华侨华人知识精英为中国现代化‘开出的一副方子’。”

在中国近代风起云涌的舞台上,活跃着一批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奔走呼号的华侨华人,留下诸多令海内外学子至今难忘的故事。

医学专家伍连德不仅在防疫领域贡献突出,同时心系中国公共卫生的未来,投身医学院的创办与公众卫生知识的教育中。

厦门大学与集美学校的创办者陈嘉庚,耗费巨资兴办教育。资金困难之际,他“出卖大厦,维持厦大”,此举被黄炎培评为“毁家兴学”。厦大前任校长林文庆受陈嘉庚所托,与他立下“为厦大奋斗到死”的约定。

“回国前,林文庆在南洋事业有成,身份显赫。他接受邀请,回到中国当厦大校长,主要源于他对故乡的情感以及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林文庆认为,与其在政治经济领域发挥自己的能力,不如投身教育事业。这不仅因为他本人学识广博、融贯中西,在教育领域有所专长,更因为他相信,青年掌握了知识才能真正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解决教育问题才能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教授黄贤强说。

多元共进,殊途同归

“中国教育现代化百年历程中,华侨贡献显著。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也惠及侨胞自身。”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陈奕平从暨大校史展开讨论,深入阐述暨大作为官办侨校在中国现代教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陈奕平谈到,暨大的设立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缘起和发展紧密相关。作为官办侨校,暨大创办的初心之一,是为东南亚华侨子女提供接受教育的场所。为适应与本土不同的生源特征,暨大在教学方案和培养模式的设计方面天然具有国际化视野,暨大与教育现代化理念的发展要求天然契合。

设立董事会制度、单独招生……暨大创造性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机构设置方式,充分体现侨校特色。暨大保留中华文化传统的同时吸收海外教育理念,这种实践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了诸多宝贵经验。

“南洋华商与华侨华人知识精英倡导‘教育救国’,提出了一批颇有建设性的具体解决方案。”曾玲认为,精英教育只是陈嘉庚教育理念的一部分,他同时心系公民教育的普遍推行。陈嘉庚曾言:“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自1913年创办集美小学,他始终关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发展,先后主持创立航海、水产、会计等等职业学校,同时兴建博物馆。

黄贤强将华侨华人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贡献总结为“多元共进,殊途同归。”他谈到,华侨华人在中国兴办教育时,专注于不同领域,秉持着不同理念。但他们兴办教育的目标“殊途同归”,无论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让中国人得到更好教育、储备更多人才为国服务,是他们共同的理想与心愿。

中西结合,家国情怀

“华侨华人重视教育,无论自己家境如何贫困,都要让子女接受教育。他们十分重视子女对中华文化的传承。”陈奕平指出,华侨华人参与中国教育现代化源于他们对祖(籍)国的情感和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华侨兴教兼顾中华文化认同与国际视野,是中西结合的产物,也体现浓厚的家国情怀。他们认为,教育现代化不是完全西化,而是在中国自身传统与文化传承基础上展开的现代化。直到如今,中国教育依然走在世界文明成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道路上。“了解华侨华人投身中国教育事业的历史、动机和特点,有利于引导更多力量参与中国教育现代化。”陈奕平说。

黄贤强提到,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认同感是他们为祖(籍)国无私奉献的重要推力。同时,华侨华人群体聚焦教育问题,还有几方面影响因素:一是中华文化长久传承的崇文重教理念,二是对“教育兴国”理念的认同,三是国际化视野与海内外资源对接的能力。三者共同作用,让教育事业成为南洋华商与华侨华人知识精英们在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格外关注的领域。

南洋华商与华侨华人知识精英们为什么在中国兴办教育?曾玲说:“除了强烈的家国情怀,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们在教育事业中探索着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前进方向。许多南洋华商与华侨华人知识精英在中西文化之间往返穿梭,思想呈现出‘东西交汇’特点,形成中西结合的多元价值体系。多元包容的人文情怀、融通东西的文化理念,让他们心怀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展望,走入培养人才的教育领域。可以说,华侨华人的贡献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对中西结合理念的思考与实践,对当下甚至未来仍有指导意义。”(徐令缘)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聂伊岑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