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不做“哑裔” 旅澳侨胞在努力
2021-04-06 09:19:02 字号:

英国《卫报》报道称,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日前发起了一项针对澳大利亚华人群体的调查,结果让研究人员非常沮丧:在过去一年中,近1/5的华人曾经因为血统而遭受人身威胁或攻击、1/3的华人被冠以种族主义歧视性的称呼、超过1/3的华人遭遇过不公正对待。

对于在澳华侨华人而言,这无疑是一段黑暗的日子。报警、打官司,争取自身合法权益;网上签名请愿,发出自己声音;成立互助组,解决后顾之忧……面对糟糕的环境,不做“哑裔”正逐渐深入人心。

“非常糟糕”

“情况非常糟糕,不过,我担心,在情况好转之前,还有可能更糟。”澳中企业家俱乐部主席袁祖文曾多次得到当地媒体的正面报道,但是,疫情期间,他却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2020年4月8日,在澳大利亚一些侨领和爱心人士的斡旋和努力下,一架满载医疗救援物资的航班从武汉飞赴悉尼,希望帮助澳大利亚抗疫。5月1日,澳媒“7News”却刊发大幅报道,将爱心满满的“捐赠”抹黑为“高价倒卖”抗疫物资、“发国难财”。在航班回国时,组织者接受了澳大利亚当地爱心企业捐赠的成人奶粉,捐给武汉医院抗疫一线的护士和慈善机构。然而,这却被“7News”污蔑为“扫货”带走大量婴幼儿奶粉。袁祖文担任主席的澳中慈善协会和澳中企业家俱乐部也“躺枪”,遭受了巨大损失。

“要知道,同样一条新闻,一个负面消息带来的杀伤力远超十条正面消息的影响力。”袁祖文说,“这样的抹黑对我本人、家庭、公司以及我所在的社团和社区而言,破坏性是巨大的。”

这不是个例。一位华商成立了一个名为“澳大利亚紧急互援协会”的邻里互助组织,却被澳媒和情报部门称为涉嫌“从事外国势力干涉活动”的“中国间谍”;一位华人议员,因为转发了一篇网文就被影射为“受到中国共产党操控”;一个普通华人在停车场找个车位,就被当面辱骂;一个华人面孔的孕妇在等待检查时被人喊“滚回你的国家去”……

“我上世纪80年代末来到澳大利亚,这两年的危机感最严重。”澳中商业峰会主席杨东东对本报说,“目前澳大利亚对华侨华人的种族歧视主要表现为:第一,普通华侨华人在公共场合被谩骂、被暴力对待、甚至家门口被泼漆;第二,当地主流媒体对华侨华人进行莫须有的抹黑;第三,最近,4位华人市议员收到死亡威胁恐吓信,然而,除了一位反对党领袖发声谴责外,执政党竟无一人进行声援或表示支持;第四,政界人士对华侨华人活动敬而远之,我有些议员朋友甚至不得不删除了微信。”

维权不易

遭遇歧视、抹黑之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这一看似理所当然的选择实际上并不容易。

“针对我的抹黑报道出来之后,我压力很大。身边几乎所有朋友,不管是华人还是其他当地人,都好心劝我,算了吧,忍一忍,等新闻热度过去就好了。而且,官司万一输了,损失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澳币。”袁祖文说,“我前后共咨询了10多位律师,他们的收费标准从每小时几百澳币到几千澳币不等,出具专业书面意见报告就更贵。大多数律师意见是50%的赢率,只有4位律师说我有超过六成机会赢。说实话,我当时心里很忐忑。但是,由于个人声誉、公司业务几乎遭受毁灭性影响,我只能背水一战,别无选择!”

所幸,事情的进展比预想得顺利。袁祖文说,在委托律师启动诉讼程序一个多月后,澳媒“7News”顶不住压力,与他进行了庭外和解,最终满足了他提出的条件:删除文章、公开道歉以及赔偿。随后4个月,几家转载过文章的媒体也分别删稿、公开道歉及赔偿。

“这个案子给我的最大感受是:沉默不是金。必须尊重当地游戏规则发声、抗争,合理合法,才有赢的机会。”袁祖文说,这次胜诉,还有近期昆州侨领庄永新的维权成功,鼓励更多海外华人拿起了法律武器。“在堪培拉有个华人竞选议员被媒体打压抹黑,本来想就那么算了吧,现在准备追究到底。前段时间,我受到加拿大华人联合总会邀请,对加拿大侨胞进行了一次线上分享,效果很不错。目前,在加拿大至少有两个媒体诽谤案在进行中。希望全球华人面对抹黑的维权行为成为一个常态。”

面对歧视,华人社区也在行动。澳大利亚国际多元文化促进会会长冯金波说:“在澳侨胞在当地成立了很多互助群,以便在最坏的情况下守望互助;一些华人社团通过网络呼吁大家签名,谴责种族歧视;我们广大的侨胞在疫情期间积极采取防疫措施、自发向福利组织和医院捐赠口罩、消毒物品等抗疫物资,树立华人良好形象等。”

“不过,整体而言,这段时间,在澳华侨华人比较安静。目前,由于疫情的影响,也因为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关系跌入低谷,华侨华人集中的活动大量减少。在中澳关系正常的时候,华人社团会主动出击,如今大家多少都有些顾虑,低调得多。”杨东东颇为感慨。

大声说“不”

“目前,澳大利亚对华侨华人的整体氛围的确相对紧张,不过,还没有像美国那么暴力。澳大利亚媒体上有很多抹黑中国的言论,甚至把贸易贴上政治的标签。不过,日常生活中,老百姓不太谈论政治话题。如果有人遭遇歧视或者不友好对待,会选择报警,情况严重的会告上法庭。”澳大利亚华人团体协会常务副主席沈铁身为中医,居住在华人比例较高的区域,日常生活基本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他说,“希望今后通过我们的不断抗争,遭遇歧视的情况能够得到改善。”

澳大利亚机构近日发布的《2020年社会凝聚力报告》显示,澳大利亚民众仍然强烈支持移民和多元文化主义,但对亚洲、非洲和中东背景澳大利亚人的负面评价仍然很高。数万名调查者中,47%对澳大利亚华人依旧持有负面看法。出生在亚洲国家的受访者中,59%认为种族主义在澳大利亚是“大问题”,39%的人表示他们经历过歧视。

“在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早已深入人心,《反种族歧视法》早已颁布多年。目前这种糟糕的状况主要源于媒体一面倒的宣传,影响到澳大利亚普通人对华侨华人的好感度,让华人社区遭受了不良影响。”杨东东说,虽然现在情况比较糟糕,但是还不至于让人有“逃离”的念头,“当然,遭遇歧视,我们华侨华人也需要站出来发声,争取自己的权益。”

不再做“哑裔”,在澳华侨华人正在努力。澳洲网最近发表题为《对歧视华人现象大声说不》的评论文章,文章针对澳大利亚日益严峻的种族歧视现象,呼吁华人敢于对任何隐性或显性歧视说“不”,善于用法律、媒体等途径发声维权,才能为华人群体正名。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张红

编辑:聂伊岑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