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海归就业观察:科研、金融等领域热度不减 “新职业”形成新热点
2020-08-19 09:27:39 字号:

科研、金融等领域热度不减,“新职业”形成新热点

海归多种选择,展示人生花样精彩(海归就业观察系列报道(3))

就业,归根到底是选一份工作。抛去就业地选择等原因,“做什么”,才是留学生的核心关切。是否与所学专业匹配、是否能发挥自身专长、未来是否持续拥有广阔前景……以上种种,使海归就业在一些传统热门行业之外也有了新选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老话在如今更有了一份独特的新内涵。

“金融热”不改 科研储备人才

若是问及“出国留学的热门专业有哪些?”管理学、金融学、经济学一定位列前茅,优渥的薪资预期、良好的工作环境与职业发展前景,都是金融专业热度居高不下的原因。

留学专业直接影响了回国时的就业领域,选择金融业作为自己的职业起点,是不少海归回国之初的共同选择。根据《2020海归人才求职趋势报告》中的有关数据,今春海归应届毕业生中管理学专业人才比例位居各大专业之首,约占近三成,经济学则排在第三位。

与此同时,海归科研工作者同样在就业市场占比靠前。根据日前发布的《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10154.5万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首位,提升质量应成为未来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重点。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黄园淅表示,首先需要明晰“科技人力资源并不等同于科技人才”,科技人力资源不仅包括科技岗位工作者,还包括具有科技工作潜力的人员,以此反映国家或地区科技人力储备水平与供给能力。

《报告》显示,我国科研人员流动范围覆盖117个国家,科研人员近年来的回流态势不断增强,主要是来自发达国家的人才回流。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帅看来,科研人员人才回流与中国经济、科技实力的快速提升密切相关,这其中海归的文化认同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疫情有冲击 教培从业存变

2010—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的人数逐年增加。2018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已超66万人,同比增长8.83%。“留学热”带火了教育培训机构,作为吸引归国留学生就业的另一大传统领域,教培行业长久以来为海归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单看今天第一季度的海归招聘情况,在受疫情影响及一段时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开放岗位招聘缩水的背景下,教育培训成为吸纳海归人才就业的主要领域,招聘需求优势不减。

但不可忽视的是,从春季到现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是不少海归在疫情发生之初始料未及的,疫情客观上给教培行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让一些从业海归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未来的发展前景。

“疫情给留学市场带来的冲击或许是暂时的,随着疫苗或相关特效药的问世,疫情将会得到控制,一些家长的隐忧在于复杂的国际形势是否给留学带来新变数,孩子在外的人身安全能否得到有力保障。”留加海归安娜对记者说。她在北京一家著名留学中介里担任留学顾问,从业经历已有4年,家长重估留学前景、已定的留学计划陷入两难,这些都给安娜的工作带来困难,她也动了“换份工作试试”的念头。

采访中记者发现,与安娜想法相似的留学机构从业海归并不在少数。安娜告诉记者,她的一些海归同事虽也有意跳槽,但多数还在持观望态度。“就以最近英国A-level发榜来说,英国高校录取的非欧盟学生中8570名来自中国大陆,比去年同期增加14%、是2015年的2倍。”安娜说,“留学地点或许会更改、时间或许会顺延,但因为留学家庭对出国留学价值的认可并未改变,所以从长远来看,留学前景不会变。”

“新职业”亮相 “打游戏”获高薪

7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发布了一批包括“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互联网营销师”等在内的9个新职业,以及“直播销售员”“互联网信息审核员”等5个工种。早在2019年4月,人社部就已发布了包括数字管理师、电子竞技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等在内的13个新职业。今年,网约配送员、呼吸治疗师、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一批新职业再次发布。

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发展,为多样化就业模式提供了新契机,新职业从业者自身就业技能的提高、不断探索与学习,为新行业、新领域的发展贡献了崭新机遇,也给海归就业拓展了新天地。

对于留加海归孟凡来说,“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等工作成为“新职业”,让父母终于对他的工作有了新认识。“以前爸妈认为我每天就是打游戏,或者给别人讲解打游戏,他们常会问‘这也算工作?’,多少令我有些无奈。”孟凡告诉记者,他从小确实对“打游戏”情有独钟,留学回国后也试做过与专业对口的市场营销工作,但国内电竞市场几年来的飞速发展,让他看到了将儿时热爱与人生职业相联系的机会。辞职改做电竞选手之后,孟凡还成了团队的金牌教练,并与业内著名平台高薪签约,成为了一名电竞比赛专业解说员。

围绕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以“带货主播”为代表的互联网营销师在数字化信息平台运用网络交互性与传播公信力,对企业产品进行多平台营销推广,在助农、推动农产品销售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其中,除了为本公司或机构产品营销带货之外,也有一些海归“变身”成为专业的全品主播,将在国外所学的市场营销知识与消费者心理相结合,为商品打开销路。

毕业于英国伍斯特大学的Cecilia便是其中之一,去年8月同平台签约成为一名全职主播之后,她最高的一次销售额已突破15万。“这样的数据在行业内来说刚刚起步,与大V相比只是个零头,但这也是我一点点摸索出来的结果。”Cecilia说,这份工作比外界想象得更辛苦,试货、选品、与厂商沟通价格、设计文案,最后再一口气直播几个小时。“有时准备了几周最后也没卖出多少,但我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思。‘带货’不是逼人买东西,而是用最短的时间向消费者证明这款商品是有用的。消费者愿意相信我的判断,我就没白忙活。”

本报记者 孙亚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8月19日 第10 版)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孙亚慧

编辑:江昌法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