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国际劳动妇女节特别音乐会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
一头银发,穿一件白蓝格衬衫。90岁的郑小瑛手执指挥棒,动作干脆利落,挥洒自如。
郑小瑛是新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也是第一位登上国外歌剧院指挥台的中国指挥,曾获法国文学艺术荣誉勋章和俄中友谊荣誉勋章。她热情奔放、舒缓有致的指挥风格,得到无数海内外粉丝喜爱。
1960年,自幼喜欢音乐的郑小瑛留学苏联。学成归国后,她把国外最先进的歌剧排练流程引入国内,建立了“歌剧车间”排练模式;1995年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期间,她创立了中国第一支女子交响乐团,后又创立中国首家民办乐团;培养了吕嘉、俞峰、吴灵芬、张弦等高徒。
在交响乐演奏中,指挥是一个乐团的灵魂,职业指挥家不仅需要脑力,对体力要求也非常高:指挥一场演出一站就是3个小时;为呈现精彩演出,一天排练五六个小时都是常事。因此,投入工作的郑小瑛时常满头大汗。
但她累中有乐。她曾打比方说,指挥就像舵手,一艘船在大海上起伏,航线稍有偏离,舵手要能发现并马上调整过来,这也是很幸福的事情。
年近古稀之时,郑小瑛曾三度患癌。不过,在热爱的交响乐面前,她很洒脱:“对待疾病,我没有什么大的心理负担,既来之就治之,治好了照样干之,仅此而已。”
“我的座右铭是‘急社会之所需,尽自己之所能’。只要有需要,我能做的,就一定会努力去做。”郑小瑛说。
在郑小瑛看来,与国外相比,国内交响乐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促进国内交响乐发展,需要从体制建设、资金投入、专业人才培养、大众艺术素养提升等多方面下工夫。”
几十年来,郑小瑛一直致力于推动音乐艺术普及,提高全民交响乐素养。如今,她的日程也几乎天天满档。她除了仍应邀担任交响乐团客席指挥,还在推动“洋曲中唱”;她举行音乐讲座、在教学网站录制“郑式指挥法基础”网络视频,并为中小学音乐老师普及指挥法知识;每次演出指挥前,她都会首先进行讲解……
改革开放以后,一批批中国艺术家走出国门学习,现在已经有不少华侨华人成为世界一流乐团的骨干。郑小瑛认为,他们都希望为促进中国交响乐发展做些事情。
在郑小瑛的支持下,其学生吕嘉在2015年发起成立全球华人乐团,为全球优秀的华人艺术家搭建一个汇聚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把国外先进的理念、方法带入国内,同时展现华人艺术精英的形象”。
“文化艺术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郑小瑛和吕嘉打算借助全球华人乐团这一平台,汇聚全球华人艺术精英,每年不定期通过集中训练,将中国交响乐精品介绍到世界各知名音乐节中去,展现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儿。(马秀秀)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马秀秀
编辑:聂伊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