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侨捐汇聚桑梓情 多方发力护航“侨爱”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冉文娟 编辑:聂伊岑 2022-09-06 10:24:39
时刻新闻
—分享—

中新社北京9月5日电 (记者 冉文娟)情系故乡、回馈桑梓是侨胞的优良传统。不论时代、地域变化,华侨华人始终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参与者,侨捐即是其中体现。近年来,涉侨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侨捐监管保障力度增强,这既呵护了侨胞们的爱心,也让侨捐发挥出了最大的社会效益。

只要祖(籍)国有需要,侨胞们总会慷慨解囊。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向公益事业捐赠累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每逢重大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侨胞的捐赠热情尤为高涨。侨捐彰显着中华儿女的手足情深。侨胞们也持续为侨乡的发展建设添砖加瓦。例如,知名侨乡福建省南安市,2021年侨胞捐赠社会公益事业达1.46亿元,该市已连续28年侨捐超过亿元。

“随着华侨华人与中国的联系和交往日益密切,他们更加关注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捐助慈善事业成为其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的重要体现。”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副所长张秀明曾撰文这样表示。

查阅公开资料和报道可发现,各地侨捐多用于教育、卫生、文体、扶贫、救灾等领域。这其中,捐资助学、心系教育是侨胞们一贯的传统。20世纪,侨领陈嘉庚倾资兴学,创办了厦门集美学村及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厦门大学。而今,五邑大学、宁波大学、仰恩大学等建校均离不开侨资的支持。此外,侨捐在助力中国乡村教育方面亦贡献良多。

“教育绝非蜻蜓点水,而是需要持续投入,长期关注。”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丁永庆对中新社记者如是说。这家成立于1997年的基金会致力于改善中国乡村教育条件。经过三代爱心侨胞接力,基金会已在中国偏远农村修葺了300多所欣欣小学,并培训了大量师资。该基金会也被中国民政部授予第十届“中华慈善奖”。

梳理发现,侨捐的流向与中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紧密相连。这体现了侨胞们虽身在海外,仍始终与中国发展同频共振。数据显示,2021年度全国侨联系统接受或受理侨捐总额超36亿元,其中30.7%投向扶贫领域,主要用于对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及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甘肃省积石山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多年来华侨华人持续助力,让该县成功“脱贫摘帽”。这里气派的侨爱学校、侨爱医院、侨爱新居、侨爱培训中心等便是脱贫成果的见证。如今,侨胞们的关爱又伴随着乡亲们踏上乡村振兴之路。

源源不断的侨捐推动了祖(籍)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中国各级政府对侨捐的管理、保护也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道路,这让侨胞捐得踏实、放心,让侨捐用在了刀刃上。

国家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第十五条、第二十条均对华侨捐赠做出规定。201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也为华侨华人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有力保障。有关部门还印发了加强海外侨胞捐赠管理工作的意见、涉侨基金会管理办法等。

地方层面亦不断发力。侨乡广东、福建较早制定和颁布了有关华侨捐赠的条例和办法。近年来,浙江、海南、四川等多地颁布实施的华侨权益保护条例均对侨捐做出相关规定,维护捐赠者合法权益。在加强对捐赠工作的管理外,政府部门亦对捐赠行为予以表彰。

“华侨捐赠法律的制定、实行和不断完善,侨务部门对捐赠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各地对捐赠行为的表彰,进一步保护和激发了侨胞捐赠中国公益事业的热情,使华侨捐赠工作逐步走向法制轨道,不断健康发展。”张秀明如此评价。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冉文娟

编辑:聂伊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侨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