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好一群热心肠的“侨志愿者”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李嘉宝 编辑:聂伊岑 2020-04-27 09:01:09
时刻新闻
—分享—

好一群热心肠的“侨志愿者”

本报记者 李嘉宝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在各国抗击疫情的战场上,都活跃着华侨华人志愿者的身影。在国内,他们积极参与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为远在异国他乡的同胞亲人送去温暖;在海外,他们紧紧团结在一起,或发挥专业所长提供帮助,或不辞辛劳奔走募捐,成为住在国战疫中的一抹亮色。

近日,几位身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志愿者,向本报记者分享了他们及所在志愿者团队的战疫故事。他们是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如点点微光、星星之火。他们的名字藏在“志愿者”这个共同的身份标签下,不为人知。他们也是一位位挺身而出的英雄,微光吸引微光,火焰终将燎原。每一位“侨志愿者”的爱心汇聚起来,必会凝聚成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华南理工大学美国校友会(硅谷)向旧金山东华医院捐赠防疫物资。

华南理工大学美国校友会(硅谷)向旧金山东华医院捐赠防疫物资。

中西新冠抗疫志愿者联盟——

“帮各国医生抢时间,少走弯路”

西班牙时间4月11日下午3时30分,来自20多个国家的600多名医护工作者共同参与了一场线上讲座,聆听中国医生赵雷系统分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及中国临床救治经验。赵雷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也是亲历武汉两个多月抗疫战斗的一线医生。

对处于各国战疫前线的医生们来说,这场干货满满的讲座无疑是场“及时雨”。除了对中国医生无私分享宝贵经验表示感谢外,大家还不忘赞赏幕后英雄、讲座的组织方——“中西新冠抗疫志愿者联盟”。来自秘鲁的医生瓦斯奎兹由衷感叹:“联盟为全球医护工作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是一个了不起的举动。”

“中西新冠抗疫志愿者联盟”是一个非盈利的志愿者组织,由世界多国华人和西语国家志愿者组成,致力于帮助各国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医生,挽救更多生命。

3月初,西班牙疫情形势逐渐严峻,李成程、唐成、李娅、钱波等旅西侨胞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微信群,为中西方一线医生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并提供联络和翻译等方面的协助。

很快,越来越多的西班牙医生开始向联盟寻求帮助。志愿者们意识到,建立更专业、更有组织性的平台和工作流程迫在眉睫。

“为了避免问答交叉造成的不便,我们将提问的医生和答复的医生分在不同的对话群里,通过提问群收集西班牙医生的问题,翻译成中文并发给中国医生,再把中国医生的回答翻译成西班牙语,回复给西班牙医生。”联盟西语医生交流平台团队协调人李娅向记者介绍说。

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为保证信息的准确传递,志愿者们专门设置了校对组。之后,一些在西班牙工作的华裔医生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成立了专业校对组,对一些医学术语的翻译进行最后把关。志愿者们按照11大类收集整理问题,并把问答内容整理成文件,方便医生们随时检索查阅。

“整个工作流程像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大家伙齐心协力,在执行中不断加以完善。”李娅说。

这条事关拯救生命的“生产线”,还吸引了秘鲁、智利、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其他西语国家的医生加入,志愿者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目前,平台由5个提问群组成,有两百多位中国和西班牙的志愿者参与其中,为近30个国家的1000多名一线医生提供帮助。平台现已成立了英语组,为更多非西语国家的医生提供帮助,吸引了来自欧洲、非洲、美洲国家的医生及志愿者参加。不少参与平台活动的中外医生在交流中表示,疫情结束后,希望联盟能继续发挥作用,成为中西医学互学互鉴的桥梁和纽带。

除了通过平台和在线讲座邀请武汉、北京和其他城市的一线医生分享抗疫知识和经验外,联盟还发起和协助各类捐赠主体向抗疫医院及抗疫单位捐赠防护设备和呼吸机,并帮助、对接和协助国内医生志愿者支援海外医生。

“为各国医生介绍中国抗疫的成功经验,帮助他们争取时间,少走弯路,早日战胜疫情,这是所有志愿者的共同心愿。”李娅说。

留在家乡丽水的侨领志愿者——

“当海外侨胞的依靠,义不容辞”

“能来专班做志愿工作吗?”两个月前,当徐孟圣接到浙江省丽水侨联的电话时,他一口答应下来。

随着海外疫情告急,侨乡丽水面临的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加大。3月1日,丽水市成立境外人员来丽疫情防控工作专班,重点防控境外输入病例。作为意大利青田同乡总会会长,徐孟圣身处家乡,却始终牵挂着远在异国他乡的侨胞朋友们。他顾不得前段时间为国内战疫前线筹措物资的辛苦,马上投入新的战斗中。

与徐孟圣一同担任“侨领志愿者”的,还有意大利青田总商会荣誉会长周勇、西班牙中西交流发展协会会长黄肖中、西班牙侨商会中文秘书长留毓玮等多位侨胞。疫情当前,大家义不容辞,召之即来,为专班工作的顺利开展增添一股“侨力量”。

“我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海外侨胞和家乡政府部门、侨务部门间的对接工作。”徐孟圣介绍说,最近一个多月,侨领们在向侨胞分享个人防护经验、告诫他们做好居家隔离的同时,也深入了解侨胞们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另外,他们还帮助家乡政府把捐给海外的医疗物资运出去,物资抵达后,再对接海外侨团将物资分发给侨胞和当地民众。

“这份志愿者工作,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徐孟圣坚定地说。

最近,参加视频连线会议稳定海外“侨心”、驻守各大微信群随时解决问题成为侨领们工作的常态。由于时差问题,工作至凌晨是他们的家常便饭。

一次,有位带着5个孩子的母亲通过微信群向徐孟圣求助。她的丈夫在意大利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并住院治疗,她情绪十分紧张,手足无措。得知情况后,徐孟圣建议她连线医生咨询,耐心安抚她的情绪,还细致入微地教她如何做好自我居家隔离。“她后来告诉我,侨团微信群的帮助就像给了她一根‘定海神针’。”徐孟圣说。

3月24日,丽水市侨联和青田县侨联共同启动千名医师结对百个侨团活动,800多名医师和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医师团队与120个海外侨团进行结对,为正经受疫情冲击的侨胞们提供精准服务。徐孟圣动情地说:“在工作中,我们切身感受到家乡爱侨护侨的深情厚谊。侨胞们逐渐消除了恐慌情绪,能够正确地认识疫情、防控疫情。”

疫情发生后,许多海外侨胞、尤其是侨商的事业受到巨大冲击。在意大利打拼近30年,从事出口贸易的徐孟圣敏锐地意识到,当前,侨胞们做好防护的同时,要为复工复产提前做好准备。“在视频连线中,我们和侨胞们共同对疫情过后的经济形势进行前瞻性分析,并向他们介绍中国国内企业复工复产的经验和做法。”徐孟圣说。

这段特殊的“志愿者经历”,还让徐孟圣对侨领的责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大难面前,我们要迎难而上,成为海外华侨华人的坚实依靠,这是义不容辞的事。”他说。

奥地利华人华侨互助志愿小组——

“汇集华人专家力量,稳定侨心”

“先注意观察,一个小时后再测量体温。”

“沉住气,不要慌,我们大家都在关注你,你不孤单。”

这是奥地利华人华侨防疫互助专家组微信群里的日常对话。一段时间来,群里的志愿者们为入群咨询的华侨华人提供各类专业指导意见,为处于疫情阴云中的侨胞朋友送上“定心丸”。

3月中旬,随着欧洲疫情逐渐严重,一些奥地利侨胞自发组织成立了奥地利华人华侨防疫互助组。奥地利华人妇女联合会会长谢飞如迅速行动起来。作为旅居奥地利30多年的资深侨领,她充分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向各个领域的华侨华人专家发出“英雄帖”。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志愿者群体最终汇集了医生、律师、会计师、译者以及餐饮业、旅游业等领域的资深人士。”谢飞如告诉记者。

为了保证侨胞们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互助组的志愿者们采用“精准帮扶”的方式开展工作。“求助者先拨打电话告知问题,之后被邀请进微信群,向专家进行在线提问,待问题解决后再退群。”谢飞如说,“这样就避免了群内人数太多,导致群消息被‘淹没’的情况。”

疫情期间,当地华侨华人咨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个人健康及疫情防护方面。医生志愿者通常会开展在线问诊,并告知他们要避免过度焦虑,注意提高个人免疫力。许多侨胞朋友在接受专业指导后,发现是虚惊一场,很快安下心来。

此外,针对华侨华人疫情期间出现的签证、旅游、税务、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志愿者们也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其中,华人会计师陈科霖还连夜赶制了最新的《奥地利优惠政策解读和操作指南》,为不少华人商家提供了急需的参考资料,帮助他们将疫情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这是海外华侨华人开展自助的一种模式。”在谢飞如看来,“互助组能够发挥作用,依靠的是集体的力量。”目前,互助组已经汇集各领域华人专家40余人,接到过100多位侨胞的咨询电话或微信。

除了提供专业意见的志愿者外,还有不少在奥侨胞、留学生承担起义务“客服”工作。微信公众号“奥国那些事儿”的小编们更是每天轮流值班14个小时,接电话,做宣传、忙推广。奥地利欧华传媒执行会长卢力也是小编和客服队伍中的一员。

“我们积极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让更多在奥侨胞了解互助组这一公益性质的求助渠道。”卢力说,“年轻一代的华侨华人同样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为侨胞们服务。”

“救助北加州医护人员”志愿者——

“为保护白衣天使,尽绵薄之力”

最近几个月,“志愿者”成了华南理工大学美国校友会(硅谷)理事冯毅最重要的一个身份。

疫情在中国发生后,冯毅曾远程加入国内志愿者团队。作为一名在医药研发上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员,他曾帮助国内一些医疗机构鉴别防护用品,并在消杀用品上提供咨询意见,还曾向国内抗疫一线捐赠口罩等医疗物资。

3月初,随着美国疫情形势日趋紧迫,冯毅揪心不已。根据此前采买防疫物资的经验,他敏锐地意识到,美国一线医护人员将面临防护用品短缺的巨大风险。“不能坐视不管,必须要做点事情!”冯毅暗暗下了决心。

说干就干。在冯毅的牵头下,华南理工大学美国校友会(硅谷)的多位理事共同发起了“救助北加州医护人员”的志愿者活动,通过一家公益组织平台LEAP initiative发起募捐。

为了使捐赠的物资能够迅速抵达最急需的医院,冯毅还设计了一份问卷评估各大医院急需医疗物资的程度,并公开发布一份汇集北加州各医院信息的线上表格。“在这份表格的帮助下,不少捐赠组织和个人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各医院的实际情况。表格上线不到一周,就有捐赠者看到相关信息,并将急需的N95口罩送到一线医护人员手中。”冯毅说。

据冯毅介绍,目前募捐平台已筹款超过17万美元。志愿者们向约50家医院捐赠了12万件个人防护设备。同时,冯毅还建立了4个以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为主的微信群,并及时分享筹款平台、各大医院需求、防护用品采买及鉴定等相关信息,鼓励更多人加入志愿者行动。同时,冯毅所在的团队还与多个在美校友会开展了合作,并与其他募捐组织保持密切的联系。

对冯毅来说,在这段忙碌的日子中,来自一线医护人员的感谢和反馈让他备感温暖。“许多医护人员会告诉我们防护用品的发放和使用情况,向志愿者表达谢意和祝福。”

“语言难以表达我们收到捐赠物资后的宽慰。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中,你们向一线医护人员捐赠紧缺的防护物资,我们由衷感谢这种无私的善举。”一家当地健康中心的负责人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帮助医护人员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能够略尽绵薄之力,保护这些奋战在抗疫前线的白衣天使,我很荣幸。”冯毅说。

在冯毅看来,一名合格的志愿者是有标准的。“志愿者必须高度认可所参与的公益项目,同时忽略个人回报;还必须愿意成为团队中的普通一份子,乐意付出时间、精力和资源。”冯毅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李嘉宝

编辑:聂伊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侨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