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70余件文物讲述华侨华人与祖(籍)国行远同梦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应妮 编辑:聂伊岑 2019-10-31 09:23:34
时刻新闻
—分享—

中新社北京10月30日电 题:270余件文物讲述华侨华人与祖(籍)国行远同梦

中新社记者 应妮

从王大珩、邓稼先、赵九章、钱学森等“两弹一星”功勋专家中的归国华侨,到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天眼”总工程师南仁东,他们为中国发展建设鞠躬尽瘁。

相册、手稿、手表、相机、咖啡壶、派克笔、手提箱、打字机、日记本……这些老物件则以另一种形式记录下奋斗在平凡岗位上的华侨华人事迹。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行远同梦——华侨华人与新中国特展”30日亮相,系统回顾展示华侨华人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展示华侨华人为推进祖(籍)国和平统一大业付出的巨大努力。

展品中,90%的文物是华侨无偿捐赠而来,其中70件文物是首次亮相,如刚刚入藏国博还没来得及入库的黄大年的笔记;周恩来、叶剑英、潘汉年、廖承志联名为收到给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捐款等事,予旅居泰国华侨苏君谦等3人的回信;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队给朝鲜华侨陈相寿的表扬信、华罗庚著《从单位圆谈起》手稿……一件件鲜活珍贵的历史文物讲述着一桩桩动人故事。

84岁的归侨“老剑客”陶金汉来到展览现场,1966年他参加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男子击剑比赛的冠军金牌和比赛服正在展出。在父母的支持下,他和姐姐1953年从印尼坐上回中国的轮船,并于1956年考入了北京体育学院。1966年他代表中国队拿下的击剑冠军,也是中国击剑在国际赛事中获得的第一枚金牌。陶金汉告诉记者,他现在还在北京大学击剑协会带学生,“什么时候拿不动剑了,我才不教了。”

今年刚刚获得“人民楷模”称号的王文教也来了,86岁的他庄重地佩戴着勋章仔细看展。作为中国羽毛球走向辉煌的奠基人,他于1954年不顾家人反对,毅然从印尼回到中国。在他二十多年执教期内,中国羽毛球队一共获得56个单打世界冠军和9个团体世界冠军。当他看到展品《印尼华侨球队公约》时,更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王文教向记者介绍,印尼华侨组织体育观摩团1953年回国参加在天津举行的全国篮球、排球、网球和羽毛球四项运动大会。当时的领队方定埙为了加强团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亲自制定了一项“印尼华侨球队公约”,并经每一名队员签字认可。也正是在这次回国参赛中,由于当时羽毛球运动在中国还没有普及,水平还比较低,印尼华侨体育观摩团的羽毛球队在每场比赛中总是以悬殊的比分击败国内各地的运动员。这促使王文教等决心于1954年回国创建中国第一支国家羽毛球队。

记者看到,此次展览以时间为轴,贯穿家国情怀、心系中华、赤子丹心、共创辉煌、砥砺同行五个单元,包含270余件/套珍贵展品。这些展品所涉及的人物,既有为民族独立解放而奔走呼号、捐资捐物的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也有奋斗在平凡岗位上的归侨侨眷“当代花木兰”李月美等;既有为中国发展建设鞠躬尽瘁的功勋科学家钱学森、华罗庚、钱伟长、邓稼先、南仁东、黄大年等,也有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实业创新创业、捐资助学的改革先锋们。与此同时,展览也展示了祖(籍)国母亲关心侨胞事务、保证侨胞权益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包括专门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接侨轮船“光华”号、安置归侨侨眷的“幸福乐园”等等事件。

在观展后,中国侨联常委、华侨艺术家陈玉树坦言,看到这样一件件鲜活珍贵的历史文物,深深体会到了华侨华人与祖(籍)国母亲休戚与共、荣辱一体。“老一辈们的贡献十分巨大,而我们新侨更要思考能为祖国做什么。我们要继承他们的爱国精神,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发展进步紧紧相连。”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29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应妮

编辑:聂伊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侨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