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美建交40年 华侨华人共庆祝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孙少锋 魏弘毅 编辑:聂伊岑 2019-01-23 09:15:55
时刻新闻
—分享—

1548178420423_1.jpg

图为2018年8月11日晚,“文化中国·艺彩华梦”全美舞蹈汇演在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莱克曼剧院举行,来自全美6个城市的近百名华裔青少年和舞蹈爱好者共同为洛杉矶民众献上了具有浓郁中国文化特色的舞蹈表演。新华社记者 李 颖摄

近日,美国中国总商会隆重举行欢庆猪年慈善晚宴,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出席晚宴并致辞。崔天凯表示,美国中国总商会为维护和促进中美两国经贸关系、拉紧人文纽带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获颁“中美交流亲善大使”的美国史带集团董事长莫里斯·格林伯格表示,无论从两国自身还是从全世界的角度看,都需要健康的中美关系。

40年来,中美关系一路走来,华侨华人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是纽带,是桥梁,是中美交流的重要支撑。

多年努力收获欣喜

2019,中美建交40年。在美华侨华人以多种形式纪念这一事件。

2018年岁末,美国福建侨联总会曼哈顿华埠举办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座谈会。富邦基金会创办人傅先清表示,中美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中美人民友谊的故事从未间断。

2019开年,中美建交40周年庆祝晚会在洛杉矶县尼克松总统图书馆举行。美华联主席郭松道出了全体在美华人的目标与期待。他表示,海外华侨华人应该更加积极地以民间的方式推动中美友好。

近日,全美华人协会举行晚宴庆祝中美建交40周年。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亲自出席并致欢迎词。他曾说过:“我首先要做的是报答中国人民,因为两国关系正常化为我的国家带来了利益。”

赵小兰、丁肇中、靳羽西……这些华人的名字如同一面面旗帜。他们都为中美交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任命赵小兰为美国首任华裔部长时称赞道:“赵小兰有悲悯的胸怀,有助人走向幸福生活的抱负。她的特质令人钦佩。我相信她会把这些特质带到新的职位上。”她创造了历史,也塑造了一个良好的华人形象。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人才大多数直接或间接来自科技巨擘丁肇中先生所组建的“丁家班”。顺应中国改革开放、抓科学教育的大势,丁肇中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开展大型科研合作的先河。

而靳羽西曾凭借《中国的墙与桥》斩获美国电视节的至高荣誉“艾美奖”。《纽约时报》介绍她创作的周播节目《看东方》时评价道,靳羽西以其美丽、智慧和优雅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华侨华人是中美沟通和建立互信的桥梁和纽带”,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陈奕平指出,“40年来,在美华侨华人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全方位促进了中美交流步步深化,也促进了中美双方的共赢。”

华人社团砥砺前行

40年,中美从陌生到熟悉,华人的纽带作用不可或缺。

谈及20年前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猜疑,哈佛大学博士、中国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尹晓煌深有体会。

尹晓煌曾教授的哈佛大学学生在感谢信中写道:“不管别人如何谈论中国,当我想起中国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您的言行和品格。”

在美华侨华人楷模频出,在美华人团体同样表现不俗。

美中公共事务协会就是一例。初到美国,不同的文化、语言、经济、教育都是挑战。“华人只有团结才可能在美国社会有大发展。”美中公共事务协会会长滕绍骏介绍,成立于2012年的美中公共事务协会代表的是华人的团结,更是华人在美扩大影响力,促进中美沟通的责任。他表示,“哪一方面能够让中美两国关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就朝着哪一方面努力。”

近年来,滕绍骏及协会一直为促进中美之间消除误解,增进友谊而努力——支持华人参政、推动中美旅游免签进程、配合中美安全合作等。

陈奕平表示,美国华侨华人已达500万,有一定影响力的华人社团超过3000家,“两国人文交流的深化有赖于华侨华人的参与;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更离不开华侨华人的努力”。

利用优势民间交流

陈奕平指出,在中美建交发展的几十年里,中美关系时有波动。从客观上来讲,国家关系的变化势必会对在美华人造成一定影响。其次,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限制,华裔对于美国公共事务的参与度有待提升。同时华人自己也应努力,塑造良好形象。

提升自身形象,人人有责。尹晓煌谈到:“很多美国人没有到过中国,对中国不甚了解。因此在美国,华侨华人就代表了中国。”华侨华人要注重内在到外在的形象建设,严格约束自己在公众场合的一举一动,这代表着对社会的尊重。“只有尊重社会,社会才会尊重你。”

展望未来,在美华侨华人的天地无限广阔。陈奕平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和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中美彼此依赖、互利共赢的大趋势总体将依然存在。“在美华侨华人应抓住机遇,利用独特优势,促进中美民心相通和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助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孙少锋 魏弘毅

编辑:聂伊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侨频道首页